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在此過程中,我國城市發展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獲得了空前的進步,但與此同時,廣大農村地區的發展卻一直較為緩慢,有點地方甚至出現停滯和后退。習總書記明確提出“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美麗中國要靠美麗鄉村打基礎,要繼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農民建設幸福家園”,這對鄉村的基層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三農”問題成為重中之重,鄉村的經濟發展也迎來了重大機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體現,是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大戰略選擇,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矛盾的必然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推進“四化”同步、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傳承和弘揚中華農耕文明等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為做好新時代農業農村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F階段,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為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為農民建設幸福家園,持續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基層治理體系與模式創新研究顯得極為重要。 一、鄉村振興中基層治理的意義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重要基礎,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 當前,農村基層黨建存在薄弱環節,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強化;農村多元共治體系建設不完善,鄉村自治法治德治建設亟需加強;農村民生領域惠民政策問題突出,鄉村公共服務供給體系亟待健全;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推動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鄉村運行體系,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前提條件。為了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