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不可一世的蒙古鐵騎橫掃中原,在建立元朝后戰斗力衰;“闖王”李自成帶領大順軍長驅直入占領北京,迅速潰;驍勇善戰的八旗軍打下江山,后來成了腐化墮落的“八旗子弟”;勢不可擋的太平軍從廣西打到南京建都,沒過幾年“太平”日子就全軍覆沒。 究其根源,長期處于和平時期,養成了懶散習慣,由習慣成習氣,由習氣成風氣,不覺之中,漸成積弊。實踐證明,一支軍隊的潰敗,往往是從滋生和平積習開始的。 戰爭與和平的辯證法告訴我們,能戰方能止戰。我軍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從勝利走向勝利,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戰績。然而,身處和平環境,一些官兵對和平積習習以為常,沉醉其中,而不自知。待在天下太平的“溫柔鄉”,“隨大幫”“逐大流”,訓練“降標準、磨洋工”,戰備“雷聲大、雨點小”,演習“演為看、走過場”,把和平環境當成“擋箭牌”、“遮羞布”,只想安全平穩走完任內“這一棒”。這些和平積習,無時無刻不在侵蝕著軍隊肌體,給軍隊實現新時代強軍目標帶來巨大挑戰。 習主席指出:“一切工作都必須堅持戰斗力標準,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軍隊生來為打仗,軍人生來為打贏;戰場打不贏,一切等于零。落實習主席指示,必須堅決向和平積習開刀,祛除問題積弊,讓軍隊重整戰斗行裝,走上強軍正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忘戰必危,殆戰必敗。只有時刻準備才能擁有和平日、功夫練到極致才能成為尖刀兵、熔鑄血與火的歷練才能永葆英雄魂。美國著名戰將巴頓說過,“和平是軍人的墳墓”。和平積習是軍隊戰斗力最致命的“腐蝕劑”,是軍事斗爭準備最可怕的“污染源”,必須堅決予以清除。 破除忘戰懈怠的“麻痹病”。鑄劍為犁的時代遠未到來,血淋淋的事實無時不在警醒,必須丟掉幻想、保持警惕,像獵人一樣“哪怕睡覺也要睜只眼”,時刻強化當兵打仗、練兵打仗、帶兵打仗的意識,時刻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發的高度戒備狀態,…… |